事件背景与曝光过程
2025年1月,中国联通启动“亮剑”专项行动,首次系统性曝光其内部长期存在的用户数据造假与营收虚增问题。此次行动通过技术审计和内部举报双线并进,发现多省市分公司存在通过虚拟现金交费、擅自捆绑业务扣费等手段虚增收入的行为。3月,证监会基于2024年财报异常数据对联通展开问询,要求其说明净利润增速放缓与扣非亏损的关联性。
营收造假手段揭秘
调查显示,联通基层单位主要采用三类违规操作:
- 虚拟现金交费:通过伪造用户缴费记录虚增收入,陕西某市分公司曾单月虚增收入达预算缺口80%
- 业务捆绑扣费:未经用户同意开通增值服务,某省分公司彩铃业务虚假开通率高达32%
- 成本套取循环:虚构外包服务合同套取资金,用于二次虚增收入
监管问询与整改措施
证监会针对联通2024年财报提出三大质疑:
- 政府补贴占净利润比例从18%升至43%的合理性
- Q4扣非净利润转亏是否反映真实经营能力
- 国际业务收入增速与资本支出不匹配问题
联通回应称已对73名涉事人员进行追责,包括撤销9名高管的年度绩效奖励,并建立“三不准”制度:不准设定脱离市场的KPI、不准跨季度调整收入确认规则、不准外包团队接触核心财务系统。
财务数据与市场影响
指标 | 全年数据 | 同比变化 |
---|---|---|
营业收入 | 3896亿元 | +4.6% |
归母净利润 | 90亿元 | +10.5% |
扣非净利润 | -1.77亿元(Q4) | 盈转亏 |
受事件影响,联通股价在3月20日财报发布后单日下跌5.2%,MSCI ESG评级从BBB降至BB级。
用户影响与消费者权益
造假行为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:陕西某市30万用户宽带账户被异常停机,诱导更换高价路由器;河南某地套餐外收费项目透明度低于行业均值17个百分点。目前消协已受理相关投诉2365件,要求联通建立“错扣费双倍返还”机制。
此次事件暴露出通信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监管盲区。尽管联通通过技术手段追溯修正了财报数据,但消费者信任重建仍需长期努力。随着证监会“穿透式监管”新规实施,企业亟需在业绩增长与合规经营间建立新平衡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0270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