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迭代与基建投入的平衡困境
中国联通在5G基站部署中面临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需求,其毫米波频段(24GHz以上)的穿透性缺陷导致覆盖半径仅为4G基站的1/3,同等覆盖面积需要增加8倍基站数量。这种技术特性使得完全替换4G网络需要超万亿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。同时NSA(非独立组网)向SA(独立组网)的过渡尚未完成,部分早期5G设备面临技术淘汰风险。
用户需求与网络覆盖的现实矛盾
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特征:
- 30%用户反馈5G信号强度低于原有4G网络
- 78%存量终端仍为4G制式设备
- 5G套餐资费平均高出4G套餐42%
这种需求断层迫使运营商采取渐进式升级策略,通过动态频谱共享技术(DSS)实现4G/5G网络共存。
频谱资源重耕的战略布局
工信部批准的900MHz频段重耕计划正在实施,该低频段具有广覆盖优势:
- 2022年底完成2G网络退网
- 2023年启动3G频谱迁移
- 2024年实现4G频谱动态分配
这种分阶段改造使得联通能以最低成本实现5G连续覆盖,但客观上延缓了4G网络的全面升级进程。
终端设备与资费体系的限制
硬件层面存在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,5G基带芯片需要支持毫米波通信和Massive MIMO技术,这导致:
- 存量4G终端无法通过软件升级支持5G
- 双模基站设备功耗较4G提升230%
资费体系尚未形成差异化服务模型,现有5G套餐未能体现URLLC(超可靠低时延通信)等核心特性的商业价值。
中国联通4G网络持续服务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战略选择,既包含技术成熟度的客观限制,也涉及用户迁移成本的经济考量。随着R17标准冻结和毫米波商用牌照发放,预计2026年前后将完成4G/5G网络的代际切换,构建起支持万物互联的融合通信体系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04054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