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权永生为何触发广电内容审核新争议?

人工智能对孙权等历史人物的「永生化」改编引发内容审核争议。本文从文化符号敏感性、AI技术特性、典型案例等维度,分析广电新规背后的历史虚无主义防范逻辑与产业治理挑战。

一、历史人物「永生化」引发审核难题

2025年初,某视频平台出现「孙权骑摩托」「老年孙权直播带货」等AI生成内容,将三国人物植入现代场景。此类创作因涉及历史人物「永生化」设定,被广电总局认定为「冲击传统文化认知」的典型违规案例。其争议核心在于:历史人物的虚拟化重生是否构成对文化记忆的亵渎?

二、孙权形象的特殊文化敏感性

作为东吴政权建立者,孙权在历史评价中具有双重性:

  • 早期功绩:赤壁之战统帅、江东基业巩固者
  • 晚年争议:二宫之争、逼死陆逊等政治污点

这种复杂性使得AI改编极易触发历史虚无主义争议。如「孙权永生」系列视频中,其晚年暴政被美化为「帝王权术教学」,引发史学界强烈批评。

三、AI魔改技术的监管困境

广电总局《管理提示》指出三大审核难点:

  1. 生成式AI内容的海量生产速度超出人工审核负荷
  2. 历史人物形象重构存在主观判定争议
  3. 平台算法推荐加剧劣质内容传播

四、案例:孙权骑摩托视频被下架

2024年12月,某UP主将《三国志》素材与机车特技视频融合,创造「孙权率水军骑摩托渡江」的爆款内容。该视频因以下原因被勒令删除:

  • 扭曲赤壁之战历史场景
  • 滥用东吴军旗等文化符号
  • 植入商业广告违反审核规范

五、争议焦点与解决路径

学界与行业提出三种解决方案:

  • 分级标注:要求AI生成内容添加「虚拟创作」水印
  • 专家审核库:建立历史人物改编白名单
  • 技术溯源:通过区块链记录内容生成轨迹

但如何平衡创作自由与文化保护,仍需要政策制定者、技术开发者和文化工作者的持续博弈。
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096478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午6:19
下一篇 2025年4月4日 下午6:19
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