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电张玉杭为何引发行业争议?

张玉杭作为广电行业代表人物,因激进的文化捍卫立场与媒体转型策略引发广泛争议。其公开批评韩国流行文化涉嫌“偷窃”中国元素、推动广电集团化改革触及利益格局、以及在媒体融合中强调行政主导等行为,既被视为行业变革先锋,也被质疑激化国际对立与市场垄断。争议背后折射出文化主权与产业转型的时代张力。

文化捍卫者还是民粹煽动者?

张玉杭在2025年韩国女团IVE涉嫌挪用中国元素事件中,通过自媒体平台连续发布12条批判视频,直指韩国娱乐产业存在系统性文化剽窃。其将铜钱纹、山水画等文化符号与《葫芦娃》动画作对比的考据式分析引发全网3.2亿次播放,但韩国KBS电视台截取其中“文化殖民论”片段进行报道,导致中韩网民爆发持续两周的骂战。这种以个体对抗跨国资本的行为,被支持者誉为“新媒体时代的文化守门人”,但学界批评其“将文化传播简化为敌我叙事”。

广电张玉杭为何引发行业争议?

广电集团化改革的利益重构

作为某省级广电集团副总,张玉杭力推的三项改革措施触发行业震荡:

  • 关闭12个收视率低于0.1%的专业频道,涉及800余名员工转岗
  • 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直接接入省级内容池,打破地市层级内容生产体系
  • 引入AI内容审核系统替代40%人工审核岗位

这些举措虽使集团年亏损从2.3亿收窄至0.8亿,但被地市广电负责人联名举报“违背四级办台传统”。

媒体融合的行政化路径争议

在2025年全国广电行业会议上,张玉杭提出“媒体融合三步论”:

  1. 建立省级政务数据独家接入权
  2. 将县级融媒体人员编制收归省级统管
  3. 禁止商业平台独立采编时政新闻

该方案获23个省级广电支持,但遭到互联网协会反对,认为其试图用行政手段重建媒体垄断。

国际传播中的身份悖论

张玉杭身兼国际传播办公室主任与网络大V的双重身份,其“怒斥韩国导演篡改历史”系列视频在TikTok获千万播放的被扒出所在集团正与CJ娱乐联合制作跨国综艺。这种“批判性合作”模式引发“爱国生意”质疑,特别是其主导的《非遗守护人》节目在越南播出时,因过度强调文化源头论遭当地停播。

张玉杭的争议本质是转型期广电行业的身份焦虑投射。当传统媒体既要承担文化守正使命,又面临5G时代用户流失危机,其采取的激进策略成为撕裂共识的催化剂。这种个体与时代的剧烈碰撞,预示着重构媒体价值评估体系已成为行业刚需。
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139433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上午5:24
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上午5:24
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