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提案核心内容
翟希山委员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的《关于加强网络视听内容全周期监管的提案》,提出建立AI生成内容强制审核机制、推行微短剧分级管理制度、实施创作者信用评价体系三大核心措施。提案要求所有AI改编影视作品需通过省级广电部门审核,并对微短剧实施「未成年人禁止观看」「全年龄段」「家长指引」三级分类标准。
二、行业争议焦点
- 创作自由限制:编剧群体认为分级标准可能压缩创作空间,微短剧特有的强冲突叙事方式或受抑制
- 技术发展阻碍:AI企业担忧强制审核将延长产品研发周期,影响中国在生成式AI领域的竞争力
- 执行成本激增:平台方测算显示,分级系统改造和审核人力投入将增加30%运营成本
三、技术执行难题
提案要求建立的AI内容识别系统面临双重挑战:技术上需区分二次创作与侵权改编的模糊边界,实践中要平衡审核时效与内容多样性。某视频平台技术负责人表示,现有算法对「魔改经典IP」的识别准确率仅67%,人工复审可能引发内容上线延迟。
四、多方观点博弈
支持方 | 反对方 | 中立机构 |
---|---|---|
未成年人保护组织 | MCN机构 | 广电总局 |
传统文化学者 | AI技术公司 | 版权协会 |
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提出折中方案:建议在杭州、成都等数字经济试验区先行试点,通过六个月的观察期验证政策实效性。
该提案引发的争议折射出文娱产业转型期的深层矛盾,如何在技术创新、内容质量与行业规范间取得平衡,需要建立更精细化的动态监管机制。两会代表建议参照网络直播打赏监管经验,构建政府主导、平台协同、创作者自律的三级治理体系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16204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