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资费调整透明度不足引发质疑
泉州电信近期推出的29元235G套餐虽以”超高性价比”为卖点,但用户发现其宣传页面未明确标注流量类型划分规则。部分案例显示,套餐包含的235G流量中仅80%为通用流量,定向流量覆盖范围与用户日常使用场景存在偏差,实际可用流量与宣传存在差距。更有消费者反映,5G与4G流量计费标准未在办理时明确告知,导致使用4G网络时产生额外扣费。
二、套餐隐藏条款暗藏消费风险
调整后的套餐协议中存在三项关键隐藏条款:
- 优惠期限模糊标注,部分流量包仅限首年使用
- 自动续约条款未以显著方式提醒用户
- 套餐变更需支付违约金,但违约金计算方式未公示
用户投诉数据显示,23%的争议涉及”达量限速”条款变更,原有套餐被单方面调整为”达量付费”模式,导致大流量用户资费激增。
三、5G信号覆盖与网速争议持续发酵
泉州中心城区实测显示,5G网络存在三大突出问题:
- 信号满格区域实测网速低于100Mbps,仅为标称速度的20%
- 室内场景5G信号衰减严重,自动切换4G触发额外计费
- 基站负载过高导致高峰期网速骤降,用户体验反而不及4G网络
四、老用户权益保障机制缺失
现有资费体系存在明显的新老用户差别待遇:
- 新用户可享首年7折优惠,老用户续约仅能保留原价套餐
- 59元以下套餐无法享受5G优先接入服务
- 套餐降档需前往线下营业厅办理,线上渠道仅支持升级操作
五、营销话术与套餐实际价值偏差
电话营销中存在三类典型话术陷阱:
- 将”长期套餐”解释为永久有效,实际合约期仅24个月
- 强调”流量翻倍”但未说明通用流量占比下降的事实
- 以”专属优惠”名义诱导老年用户升级高价套餐
泉州电信5G资费调整引发的用户信任危机,本质是运营商在市场竞争压力下采取的短期收益优先策略。要化解争议,需建立透明的资费公示制度,完善老用户权益保护机制,并通过网络质量优化提升5G套餐的实际使用价值。监管部门应推动建立套餐变更提前告知义务,杜绝”隐藏条款”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2014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