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保底消费与真实支出的”差额陷阱”
合约机标称的保底月费往往不包含宽带、会员等增值服务,例如某运营商宣传的199元套餐,实际需额外支付30元宽带费,加上套餐外流量超支扣款,真实月支出可达240元以上。更隐蔽的是,部分套餐将”年享流量”标注为月流量,导致用户实际可用流量骤减,最终被迫升级套餐。
二、捆绑业务强制开通
运营商常通过系统预设方式开通以下隐形服务:
- 增值业务费:如天气预报、彩铃服务,每月自动扣除5-15元
- 流量叠加包:套餐外流量按5元/GB自动续订
- 设备租赁费:路由器、机顶盒等设备强制绑定收费
三、隐形利息与违约金
合约机本质是话费分期贷款,以某运营商”1元购机”为例:合约总支出4776元,若将手机差价视为贷款,实际年利率达15.6%。解约时需支付剩余话费总额50%违约金,两年套餐使用一年后解约,需赔付总话费的25%。
四、自动续费的无底洞
优惠套餐到期后自动转为标准资费,例如首年19元套餐次年自动升级为59元。更隐蔽的是部分服务要求连续手动申请返现,用户忘记操作即造成损失。
五、避坑指南与维权建议
- 核对协议三要素:确认保底消费是否含宽带、违约金计算公式、手机版本类型
- 激活后立即检查:通过官网查询手机激活日期,验证是否为新机
- 设置消费提醒:通过运营商APP开启流量、话费双封顶服务
- 保留电子凭证:合约期内随时截图保存套餐说明页面
消费者可通过工信部申诉渠道主张权益,依据《电信服务规范》要求运营商提供详单解释异常扣费。对于已发生的隐形消费,可主张”不知情开通”要求退一赔三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3245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