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套餐成本虚假宣传
合约机常以”预存话费送手机”吸引消费者,实际通过分期付款形式将手机费用分摊到月租中。例如宣称199元×36期的方案,实际总支出可达7164元,远超手机实际价值。此类营销刻意弱化总成本,利用消费者对分期付款的认知偏差进行误导。
二、违约金条款陷阱
合约协议中往往隐藏严苛的违约金条款,用户在合约期内要求解约时需支付剩余费用30%-50%的违约金。更有运营商在未经明确告知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套餐,消费者维权时反被要求承担违约责任。
合约期限 | 违约金比例 |
---|---|
12个月 | 剩余金额40% |
24个月 | 剩余金额35% |
36个月 | 剩余金额30% |
三、自动续费隐蔽扣款
合约机默认开通”自动升级”功能,在合约到期后自动转为高价套餐。有用户反映,原本29元的套餐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升级为78元套餐,且需持续使用满三年才能取消。
四、增值服务强制捆绑
合约套餐常捆绑以下隐性消费项目:
- 定向流量包(仅限特定时段使用)
- 视频会员自动续费服务
- 云存储空间租赁费
这些服务在办理时通过快速话术带过,消费者往往在扣费后才发现异常。
五、扣费规则不透明
运营商采用三重模糊策略:①账单明细使用专业术语;②扣费时间与套餐周期不同步;③优惠活动不可叠加。有用户办理”每月减免5元”的流量升级包后,原有宽带优惠即被取消,实际支出反增20%。
消费者办理合约机时应重点核查三项内容:①合同总履约成本;②违约金计算方式;③增值服务取消渠道。建议保留通话录音、签署纸质协议,发现异常扣费立即通过12300工信部平台投诉维权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4707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