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典型案例解析
深圳王先生使用尾号”6666″靓号时,运营商擅自叠加390元/月的副宽带费,两年累计多扣9360元。经核查该号码主副宽带均无使用记录,且号码实名登记人与实际使用者不符,运营商却以”需与机主确认”为由推诿责任。
二、法律依据与赔偿标准
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五十五条,经营者欺诈行为应承担三倍赔偿,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。具体适用情形包括:
- 恶意扣费:全额退还+三倍赔偿
- 未尽告知义务:差额返还+利息补偿
- 擅自开通服务:解除合同+精神赔偿
三、四步维权操作指南
- 证据收集:通过运营商APP查询历史账单,保存短信提醒记录
- 协商处理:致电客服要求退费,明确引用《消法》第55条
- 行政投诉:通过工信部官网提交书面投诉,需包含业务号码及扣费明细
- 司法救济:涉及金额超2000元可向法院起诉,主张三倍赔偿
四、风险预防建议
建议靓号用户每月完成三项检查:①登录运营商邮箱核对账单 ②关闭数据漫游功能 ③设置消费限额。可为号码办理「保号套餐」,避免叠加收费项目。
五、司法救济途径
如遇运营商拒不处理,可向法院提起服务合同纠纷诉讼。参考2025年陈先生靓号保底消费案,虽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,但明确合同自愿性原则,建议用户在签订协议时注意条款审查。
靓号消费纠纷需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,重点把握30日投诉时效,善用工信部申诉渠道。司法实践表明,90%案例可通过调解追回损失,消费者应坚持主张法定赔偿标准,共同遏制运营商”套路营销”乱象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66140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