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低消协议:靓号变“吞金兽”
电信靓号常以“特殊数字组合”吸引用户,但背后隐藏着强制捆绑的低消陷阱。运营商要求用户签订长达10-20年的最低消费协议,例如重庆市民过户尾号666的号码时,被要求预存6000元且月低消289元。更隐蔽的是,部分协议包含“自动续费”条款,浙江用户发现其靓号低消限制竟被延长至2099年。
二、过户陷阱:20年合约成枷锁
靓号过户常被附加严苛条件:
- 需重新签订超长期合约(如20年)
- 强制绑定高额套餐(最低消费289元起)
- 限制携号转网和套餐变更
重庆市民张先生过户尾号666时遭遇的“签约20年否则不予办理”事件,引发律师质疑该条款涉嫌违反《电信条例》公平原则。
三、隐形费用:副宽带成吸血黑洞
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设置消费陷阱:
- 主宽带未安装即默认开通副宽带(月费390元)
- 停机保号期间仍持续收取副宽带费
- 利用虚拟项目填补低消差额
广州用户发现手机被悄然开通98元宽带业务,未使用情况下被扣费长达1年。
四、法律争议:运营商条款合法性存疑
工信部明确规定不得收取选号费,但运营商通过“低消协议”变相收费。2023-2025年数据显示:
- 通信服务投诉量同比上涨23%
- 90%靓号纠纷涉及隐性条款
- 律师指出部分协议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
五、用户权益:实名制与使用权脱节
运营商利用实名制漏洞损害用户权益:
- 企业客户批量签约靓号,实际使用人不知情
- 缴费人与机主身份分离导致维权困难
- 合约条款未履行明确告知义务
独立电信分析师指出,运营商通过靓号平衡号码资源成本无可厚非,但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霸王条款已超出合理范畴。消费者需警惕“永久性协议”“自动续费”等关键词,遇纠纷可向当地通信管理局投诉维权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6901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