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通靓号五年合约期争议背景
近年来,联通靓号合约期问题持续引发社会关注。以五年为典型期限的靓号协议,常伴随预存高额话费、强制最低消费等条款。部分用户在办理时未获明确告知,后期发现套餐变更受阻,甚至出现协议期限与承诺不符的案例。2025年通信服务投诉数据显示,23%的投诉涉及靓号附加条款争议。
用户投诉案例:合约期存疑与权益受损
消费者权益受损主要呈现三种类型:
- 合约期限延长争议:安徽淮南用户遭遇15年协议期不可修改的强制要求,客服声称“销号是唯一解约方式”
- 隐性条款纠纷:四连号用户需预存2万元并承诺20年每月800元消费,远超普通用户承受范围
- 知情权受侵害:用户反映协议通过网上激活默认签署,未获低消条款重点提示
权益保障漏洞:协议签署与执行问题
运营商在协议执行过程中存在双重标准:
- 部分省市允许用户通过投诉修改协议期限(如将2032年协议提前至2022年)
- 部分地区强制要求终身低消,与《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》第三条产生冲突
- 同一号码在不同渠道显示差异条款,鄂尔多斯案例显示系统记录与营业厅说明不符
法律与监管争议焦点
争议点 | 运营商依据 | 法律依据 |
---|---|---|
协议效力 | 默认电子签约流程 | 《民法典》合同订立条款 |
码号资源 | 设置消费门槛 | 国家码号资源管理规定 |
知情权 | 格式条款告知 | 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26条 |
消费者维权路径与行业建议
建议遭遇合约纠纷的用户采取以下措施:
- 通过黑猫投诉等平台留存沟通记录
- 要求运营商出示原始签约凭证
- 向通信管理局提交行政投诉
- 涉及金额超5000元可提起民事诉讼
五年合约期争议折射出电信服务标准化建设的缺失。运营商需建立全国统一的协议审核机制,监管部门应明确靓号认定标准与最长合约期限,避免“终身低消”等显失公平条款继续侵害消费者权益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70715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