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靓号协议暗藏高额预存条款
联通靓号过户时强制绑定长期协议已成行业潜规则。2025年青岛用户办理尾号0001的靓号过户时,被要求签订20年协议,包含每年预存3600元、月最低消费300元的霸王条款。此类案例普遍存在靓号分级管理体系中,用户往往在办理时未获完整协议告知。
二、返现承诺沦为欺诈工具
预存返现活动存在系统性欺诈风险,主要表现形式包括:
- 分期返现中途停止:西安用户预存3240元仅获2个月返现
- 捆绑消费协议:广东用户被强制承诺两年套餐且限制转网
- 返还对象转移:话费返至新办副卡,原号无法享受优惠
三、第三方公司冒充官方行骗
陕西寰成通讯等企业通过伪造联通工装、协议文书实施诈骗,典型案例特征包括:
- 业务员身着仿制联通工装并展示虚假工牌
- 协议采用非制式合同且无企业公章
- 支付流向非联通官方账户
四、维权困境与监管漏洞
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阻碍:运营商常以「第三方行为」推诿责任,涉事公司登记地址虚假且被列入异常名录。2023年西安警方调查显示,此类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,导致数万消费者陷入维权僵局。
通讯行业亟需建立靓号管理制度公示机制,规范第三方合作商监管体系。消费者办理业务时应要求出示加盖公章的正式协议,并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活动真实性,警惕任何要求预存大额话费的促销行为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7074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