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件背景
近期中国联通批量注销未达最低消费标准的”靓号”引发用户集体投诉。多位尾号”888″”666″等特殊号码用户反映,在未收到明确通知的情况下,账户因未满足月租门槛遭强制销户,涉及预存话费余额不予退还等问题。
协议条款争议
争议焦点集中在运营商提供的格式合同条款:
- 靓号协议中关于”月最低消费”的持续性约束
- 违约责任中”直接销户”的处罚力度合理性
- 余额处理条款是否符合电信条例规定
用户指出签约时业务员未明确告知长期约束条款,运营商则强调协议已作加粗提示。
用户权益保护困境
消费者维权面临三重难题:
- 号码资源稀缺性带来的议价权不对等
- 电信服务协议的专业术语理解障碍
- 争议金额较小导致司法救济成本过高
法律专家解读
根据《民法典》格式条款相关规定,提供方应当履行提示说明义务。北京律协张律师指出:”运营商不能以技术性条款剥夺用户财产权,号码余额应当适用不当得利返还规则。”
行业影响与建议
事件暴露电信行业服务协议存在的普遍问题:
- 建立靓号分级管理制度
- 完善协议重大条款告知程序
- 引入第三方争议调解机制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7095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