测试设备与场景说明
本次测试使用主流品牌随身WiFi(支持4G+网络),覆盖北京、上海、广州三地共5条地铁线路。测试设备为三台智能手机,分别安装Speedtest、Network Signal Info等工具,统一连接随身WiFi热点进行数据采集。
地铁站台信号强度
在站台静止状态下,随身WiFi信号强度表现如下:
场景 | 空旷站台 | 屏蔽门附近 | 楼梯通道 |
---|---|---|---|
信号值 | -65 | -78 | -85 |
屏蔽门区域信号衰减明显,建议用户尽量靠近站台中央区域使用。
列车行驶中网速稳定性
通过连续10次测速发现:
- 下载速度波动范围:3-15Mbps
- 隧道区域平均延迟:120-200ms
- 视频播放缓冲频率:每5分钟0.8次
列车进出站时会出现1-3秒的瞬时断连,建议避免此时进行视频通话。
高峰期与平峰期对比
晚高峰(18:00-19:00)测试数据显著下降:
- 平均下载速度降低42%
- 网络请求超时率增加3倍
- 网页加载延迟超过4秒占比达65%
不同线路表现差异
地下深度超过20米的线路(如上海11号线)信号强度下降约30%,新建线路(如北京大兴机场线)因基站密度更高,平均网速提升18%。
综合结论与建议
随身WiFi在地铁场景中能满足基础网络需求,但存在明显场景化差异。建议用户:优先选择非高峰时段使用;避免在深度隧道区域传输大文件;商务用户可考虑支持5G的升级型号。实测显示随身WiFi整体表现优于普通手机热点,但稳定性仍受运营商基站分布限制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77048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