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背景与实施细节
宁波2025年初推出的”10GB无限流量”服务,以赠送5G单模流量为卖点吸引用户。该服务承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可突破流量限制,实则存在隐蔽条款:仅在5G基站覆盖区域生效,且对视频类应用设置流量阈值。运营商通过短信推送的营销话术强调”免费使用”,却未明确标注技术限制条件,导致初期办理用户超过20万。
二、市民热议三大焦点
- 预期落差:61%用户反映手机信号显示5G却无法激活免费流量,实际使用仍消耗常规套餐
- 体验割裂:地铁等封闭场景频繁出现网络降速,短视频加载失败率达37%
- 资费争议:29%用户因误触外链产生超额流量,单日最高扣费记录达528元
三、技术限制与消费陷阱
运营商采用的NSA组网技术导致5G信号虚标问题严重,基站切换时系统自动转为4G计费模式。测试数据显示,用户在移动状态下平均每小时触发12次网络制式切换,其中83%的切换过程未触发流量提醒。套餐设计的”达量降速”机制将网速限制在1Mbps以下,使高清视频等核心应用形同虚设。
四、消费维权新动向
宁波市消保委受理的517件投诉中,89%聚焦于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20条规定的信息披露义务。维权群体通过技术手段固定证据链,证明运营商存在三项违规:
- 未在显著位置标注5G SA/NSA网络区别
- 流量提醒延迟超过45分钟
- 默认开通国际漫游计费功能
五、行业影响深远
此次事件加速了工信部《通信服务合规指引》的修订进程,新规拟规定三大关键变革:流量超额自动熔断机制、资费变更72小时犹豫期、网络制式标识强制规范。运营商股价随之波动,资本市场开始重新评估”无限流量”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7763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