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身WiFi实名认证新规:人脸识别技术助力安全联网

2025年3月实施的随身WiFi实名认证新规要求采用人脸识别技术,通过活体认证、区块链存证等机制保障用户信息安全。新规明确运营商数据管理责任,赋予用户注销权,构建起设备认证与网络安全的双重防护体系。

一、新规背景与政策要求

2025年3月起实施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明确要求,所有随身WiFi设备需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完成实名认证。该规定基于《网络安全法》等法规,旨在遏制电信诈骗、非法信息传播等网络犯罪,同时规范运营商对用户身份核验的标准化流程。

随身WiFi实名认证新规:人脸识别技术助力安全联网

新规强调,设备制造商须采用运营商统一数据库进行信息比对,确保认证数据不流向第三方商家,从源头阻断个人信息泄露风险。未完成认证的设备将无法激活入网功能。

二、人脸识别技术核心作用

活体认证技术成为新规实施的关键支撑,通过动态人脸捕捉与公安部数据库实时比对,实现三重安全保障:

  • 防止静态照片/视频伪造身份认证
  • 自动关联丢失证件挂失状态
  • 生成独立加密数字身份标识
图:认证流程数据流向

三、实名认证操作流程

用户需通过以下步骤完成认证:

  1. 设备激活时扫描机身二维码
  2. 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电子件
  3. 完成眨眼/点头等活体检测动作
  4. 获取运营商短信验证码确认

四、安全保障机制解析

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存储认证记录,实现信息修改全程可追溯。关键保护措施包括:

  • 人脸数据经加密后直传公安专网
  • 设备芯片内置防暴力破解模块
  • 异常登录触发二次生物验证

五、用户权益与责任

用户享有90天无理由注销权,设备停用后可在线提交注销申请,运营商需在72小时内完成数据清除。同时规定用户需承担以下责任:

  • 不得转借已认证设备
  • 及时申报设备丢失情况
  • 配合重大案件协查取证

新规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与法律约束的深度融合,构建起随身WiFi安全认证的双重防线。既保障了用户隐私与网络权益,也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撑,标志着我国移动设备安全管理进入智能化新阶段。
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787074.html

(0)
上一篇 9小时前
下一篇 9小时前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