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流量有效期的隐形消耗陷阱
多数用户忽略套餐流量的有效期限制,部分运营商将135G流量设置为30天清零机制,超过有效期未使用流量将自动归零。更隐蔽的是某些套餐采用”流量滚存”文字游戏,实际仅限特定条件下才能结转。
二、套餐外资费暗藏天价账单
超出套餐后的资费标准可能远超预期:
- 流量资费达0.29元/MB,相当于290元/GB
- 语音通话0.25元/分钟,较市场均价高出150%
- 套外消费600元才触发封顶机制
三、语音与流量分项计费猫腻
部分套餐将基础功能拆分为多项收费:
- 来电显示费与套餐分离收取
- 语音主叫0.19元/分钟与流量资费独立计算
- 短信功能需额外购买短信包
四、网络制式限制带来的二次消费
运营商通过技术限制制造额外消费场景:
- 4G套餐限制5G网络接入
- 省内流量跨省自动转为全国流量计费
- 定向流量范围限定特定APP
五、自动续订条款中的持续性扣费
合约套餐暗藏持续性收费机制:
- 合约机绑定最低消费年限
- 优惠期结束后自动转为标准资费
- 增值服务默认定时续费
六、保号套餐背后的高额资费
表面低价的8元保号套餐存在双重收费陷阱:
- 必须搭配副卡才能正常使用流量
- 基础功能费与保号费分离计算
- 套餐变更需支付违约金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8490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