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量卡市场乱象频发
近年来广电系运营商推出的低价大流量套餐引发市场热潮,但部分不良商家通过仿冒官网、伪造授权书等方式销售虚假流量卡。消费者在社交平台购买的所谓”内部卡”,实际多为无法实名认证的物联网卡。
四大常见造假手段
- 克隆官方页面诱导充值
- 虚标流量单位(如将MB标注为GB)
- 限速条款隐藏于协议细则
- 虚假承诺终身套餐
隐藏条款套路解析
部分商家在服务协议中设置”阶梯式限速”条款,当用户月流量使用超过100GB后,实际网速可能降至128Kbps。更有代理商要求预存话费激活套餐,却设置长达36个月的合约期限制。
维权难点与应对策略
- 通过官方渠道验证卡片ICCID编码
- 要求提供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
- 留存宣传页面与聊天记录
- 向12315平台进行投诉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5008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