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速机制的技术原理
当用户流量超出套餐阈值后,联通通过QoS策略将用户优先级从高速队列转移至低速队列。该过程会导致:
- 最大传输速率被限制为1Mbps以下
- TCP协议窗口尺寸自动缩小
- 实时流媒体协议QoS等级降低
带宽资源重新分配
限速后用户被分配到共享带宽池,该池具有以下特征:
- 采用动态轮询调度机制
- 单用户最大并发连接数受限
- 数据包转发延迟增加50-200ms
指标 | 限速前 | 限速后 |
---|---|---|
延迟 | ≤50ms | 150-300ms |
抖动 | <20ms | >100ms |
基站负载能力限制
限速用户所占用的基站资源并未完全释放,表现为:
- 仍占用物理资源块(PRB)
- 控制信道资源占用率维持高位
- 调度器处理优先级下降
用户感知差异对比
实际体验卡顿主要发生在:
- 视频流分辨率自动降级时
- 网页多资源并行加载场景
- 实时在线游戏数据交互
限速导致的卡顿是网络服务质量分级机制、传输协议自适应调整以及物理层资源受限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建议用户在高速流量用尽后优先使用文字类低带宽应用,或通过WLAN分流保障体验。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5852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