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身WiFi拆解实测:内部用料能否支撑稳定信号?

通过对某品牌随身WiFi的深度拆解,发现其采用联发科主控芯片和双频天线模组,但存在射频模块虚焊和散热设计缺陷。实测显示5GHz信号穿墙能力弱,多设备并发时延迟显著升高,整体用料仅能满足基础网络需求。

一、产品外观与基础参数

本次拆解对象为某品牌4G随身WiFi,尺寸8.5×5.6×2cm,重约120g。外壳采用ABS工程塑料,侧面设有SIM卡槽和Type-C接口。官方标称支持5G频段切换,最大连接设备数为10台。

随身WiFi拆解实测:内部用料能否支撑稳定信号?

二、拆解过程全记录

使用精密螺丝刀卸除底部4颗隐藏螺丝后,内部结构呈现以下组件:

  • 联发科MT6763主控芯片
  • Skyworks 射频功率放大器
  • 2560mAh锂聚合物电池
  • 双频PCB天线模块

三、核心元器件分析

主控芯片采用28nm制程工艺,实测工作温度维持在42-48℃。射频模块支持4×4 MIMO技术,但在实际焊接中发现天线馈点存在虚焊现象。电源管理单元采用TI BQ25601方案,充电效率达85%。

信号强度测试数据(单位:dBm)
场景 2.4GHz 5GHz
无障碍物 -52 -48
隔墙测试 -68 断连

四、信号稳定性实测

在连续8小时压力测试中,设备出现3次信号波动:

  1. 多设备并发下载时延迟激增至380ms
  2. 5GHz频段在金属环境衰减明显
  3. 电池电量低于20%时信号强度下降12%

五、散热与续航表现

内置散热硅胶垫有效控制主板温度,但金属屏蔽罩未做镂空处理,热量积聚导致外壳局部温度达51.3℃。满电状态下持续工作时间6小时42分钟,低于标称的8小时续航。

六、综合性价比评价

该设备在元器件选择上存在明显成本控制痕迹:

  • 优势:基础通信功能完整,轻便易携带
  • 缺陷:天线设计缩水,高频信号处理能力弱

结论:虽然采用部分品牌元器件,但天线系统和散热设计的妥协导致其难以支撑高强度稳定连接,建议轻度上网用户选择,不适合作为主力网络设备
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813997.html

(0)
上一篇 4天前
下一篇 4天前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