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信部严查手机套餐消费陷阱,规范运营商资费透明化

工信部自2024年起对三大运营商开展资费透明化专项整治,通过简化套餐结构、规范营销话术、建立二次确认机制等措施,有效降低通信消费争议。截至2025年3月,在售套餐数量减少59%,用户满意度提升至85.1%,但需持续防范新型营销套路。

一、通信消费陷阱频发触发监管重拳

截至2025年3月,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已突破16.4亿户,但套餐资费不透明问题持续困扰消费者。工信部通报显示,2024年第三季度通信服务投诉量同比上升23%,主要涉及”免流套餐名不副实””自动续费未提示”等营销陷阱。典型案例包括某运营商”19元免流卡”实际产生超额费用、限量套餐超出后网速骤降等违规行为。

工信部严查手机套餐消费陷阱,规范运营商资费透明化

二、工信部出台三大整改方向

2025年3月,工信部联动三大运营商启动专项整治行动,重点推进以下措施:

  • 资费方案标准化:要求套餐公示必须包含收费项目、计费原则、有效期限等核心要素
  • 营销行为规范化:禁止使用”不限量””免流量”等误导性宣传,限制条款需用加粗字体标注
  • 服务流程透明化:强制要求二次确认机制,针对老年用户增设语音提示环节

三、运营商自查与典型案例剖析

三大运营商于2025年3月16日同步公布整改方案:

  1. 中国移动全面下架”达量降速”类套餐,推出流量使用预警功能
  2. 中国联通重构代理商考核体系,取消电话营销成功率考核指标
  3. 中国电信建立套餐变更48小时犹豫期,开放历史扣费追溯查询

某省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,整改后套餐投诉量下降41%,但仍有13%用户反映部分代理商通过”免费升级”话术诱导消费。

四、资费透明化改革成效初显

2024-2025年资费改革成效对比
指标 2024Q4 2025Q1
在售套餐数量 218种 89种
资费争议投诉量 4.2万件 2.6万件
用户满意度 72.3% 85.1%

通过推行阶梯定价资费试点,北京、上海等地用户月均通信支出下降9-15元。

五、未来监管方向与消费者建议

工信部计划建立运营商信用评价体系,将违规行为纳入企业征信记录。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建议:

  • 办理套餐时要求书面确认资费明细
  • 定期通过官方APP核查账单明细
  • 遇诱导消费可拨打12300申诉

此次改革标志着我国通信服务进入”明码标价、按需消费”新阶段,但需警惕营销套路变异升级,建议建立常态化社会监督机制。

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资费以办理页面为准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判断不代表本网站。如有问题,请联系客服处理。

本文由神卡网发布。发布者:编辑员。禁止采集与转载行为,违者必究。出处:https://www.9m8m.com/1813998.html

(0)
上一篇 16小时前
下一篇 16小时前

相关推荐

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