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信监管

  • 联通突宣部分号码为靓号引争议,选号规则与费用调整成焦点

    中国联通2025年3月调整靓号认定规则引发争议,涉及130号段1200万用户。新规大幅提高选号门槛与资费标准,最高套餐要求月消费800元持续20年。用户投诉集中在历史协议追溯、资费暴涨及过户限制,法律界质疑运营商单方变更条款的合法性,通信行业监管标准亟待完善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30
  • 联通拒解靓号协议,用户权益何去何从?

    中国联通靓号协议因强制绑定20年高额消费、限制过户转网等条款频遭投诉。法律分析显示此类格式条款涉嫌违反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用户可通过工信部投诉、司法诉讼等途径维权。行业监管改革亟需建立码号资源公平分配机制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50
  • 联通发放靓号引热议:靓号套餐是否暗藏消费门槛?

    中国联通近年来因靓号套餐引发的消费争议持续发酵,本文通过分析靓号历史沿革、典型案例和行业现状,揭示运营商设置的预存话费、终身保底等附加条款背后的市场逻辑与法律争议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20
  • 联通单方变更靓号限制,用户权益如何保障?

    本文揭示中国联通单方变更靓号协议引发的消费者权益争议,分析运营商设置的霸王条款特征,指出用户面临的知情权缺失、选择权受限等困境,并提出通过法律主张、行政投诉等途径维权,强调行业监管需建立标准化解决方案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30
  • 联通为何无故新增靓号套餐,用户不知情下被开通?

    近年来中国联通频现未经用户授权开通靓号套餐事件,背后涉及营销话术诱导、系统权限漏洞及代理商考核机制异化等多重因素。本文通过分析典型案例,揭示运营商内部管理缺陷,并提出需强化二次验证、完善监管体系等整改方向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40
  • 聊城电信靓号套餐遭质疑,用户权益如何保障?

    聊城电信被曝强制开通靓号套餐并拦截通知短信,数十万用户权益受损。事件折射出电信行业在资费透明、合约自由、知情保障等方面的系统性漏洞,需通过强化监管、完善维权机制、提升用户证据意识等多维度措施筑牢权益防护网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60
  • 如何快速举报违规物联卡操作渠道?

    本文详细介绍了举报违规物联卡操作渠道的步骤,包括证据收集、官方举报途径、注意事项及处理流程,帮助用户快速完成有效举报。

    2025年4月17日
    60
  • 如何彻底禁止通用流量卡违规使用?

    本文提出通过强化实名认证、动态监测流量、完善处罚机制等系统性方案,构建运营商与监管部门协同治理模式,有效遏制通用流量卡违规使用行为。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60
  • 移动高价售卖’靓号’引争议,背后有何隐情?

    运营商通过稀缺性包装将普通号码升级为高价“靓号”,设置预存话费、终身保底等限制条款,引发消费者对知情权与公平交易的质疑。法律纠纷揭示行业存在格式条款滥用、隐形扣费等问题,监管体系亟待完善以平衡市场利益。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80
  • 移动靓号高价争议再起,用户权益如何保障?

    近期多地再现移动靓号天价套餐纠纷,运营商设置的长期保底消费、隐形条款等问题持续引发争议。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,揭示强制消费、套餐变更限制等侵权现象,解析格式条款法律效力,从制度完善、监管强化、司法救济等维度提出用户权益保障路径。

    2025年4月16日
    60
联系我们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分享本页
返回顶部